加入收藏| 网上商城 | 网站导航|网站后台|手机版
Logo
    欢迎光临  销售中心,专业提供等热泵类产品。
Logo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企业简介
    • 企业文化
    • 美正科技
  • 产品中心
    • 空气能热水产品
    • 空气能配套产品
  • 服务支持
    • 安装与维修
    • 常见问题
    • 售后服务
  • 新闻中心
    • 产品知识
    • 行业动态
    • 公司新闻
  • 案例展示
    • 酒店宾馆
    • 医院学校
    • 宿舍公寓
    • 别墅民宿
    • 温泉游泳
    • 桑拿美发
  • 在线留言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公司新闻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产品知识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广东美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
     联系电话:400-7745-118
    联系人:万经理
    E-MAIL:2467816230@qq.com
    公司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270号
    网址:http://www.mz6888.com
公司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公司新闻 >> 详细信息

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?数据为证

发布时间:2020-03-25  阅读:943次
 中国制造崛起是21世纪前20年,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事件,没有之一;

从纽扣别针到高铁轮船,从马六甲峡到好望角地,中国商品如海水般融入五洲四洋,横扫诸国。

真可谓:工业形胜,亚洲重心,华夏重绽繁华。

一些人据此认为:中国制造已经荣登世界之巅,全工业体系加成14亿内部消费市场,无论是规模、质量还是价格,都罕有对手,无敌是多么的寂寞!

另一些人则据此认为:中国制造的商品集中在消费品-轻工制造领域,在更核心的工业品-重工制造领域,依然被欧美日韩压制;且商品普遍以价格为最大的杀手锏,技术、资本和品牌密集度不高,利润偏低,不过是靠着廉价的人工,赚一些转口费用,是放大版的‘亚洲四小龙’,随着中国大陆用工成本的提高,中国制造的诸多优势将被抵消殆尽,被东南亚和印度取代,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升级,困难重重;说中国制造崛起,为时过早。

消费品-轻工制造:制造国民日常消费的商品,如衣服、食品、汽车、家具等;

工业品-重工制造:为日常消费品的生产,提供原材料和加工设备的上游制造业,如化学纤维为成衣纺织提供原材料、钢铁为汽车提供骨架支撑。

有人唱兴,就有人唱衰,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,这是普遍的科学规律,不足为怪;不过目前绝大部分唱衰派、唱兴派,都是基于细节和感性的情绪滥觞,并没有一个逻辑、N个数据,去支撑他们的说法。

那么,时到今日,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?相对欧美日韩这个西方制造联盟(约11亿人口),在数量、质量、商业竞争力上优劣如何?

在消费品-轻工制造领域和工业品-重工制造领域,各自的胜场又在哪里?

第十经济观察室试着,从以上竞争要素,用数据为诸位看官一一详述,抛砖引玉,姑且听之。

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?数据为证
 

制造业规模实力,超过了二战时的美国

从制造业综合规模上看,中国制造业执全球之牛耳,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4.09万亿美元,是美日德三国之和,是世界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;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,则是美日德之和的1.7倍,是世界制造业的近二分之一。

这个数据,甚至超过了二战时美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(40%左右),放眼寰球,舍我中国其谁!

从制造业的海外出口规模上看,2018年,中国商品出口额达2.49万亿美元,是美国出口额的1.5倍,世界第一,占全球的比重为12.8%。

可以说,在制造业综合规模这一块,中国拿的是死死地,把欧美日韩远远的抛在了身后,印度越南更是连影都望不见。

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?数据为证
 

重工制造业:钢铁未满、化工滞后

如果把制造业形容成厨师做肉食,它分为三个部分:

①钢铁、石油化工等制造业领域,提供牛羊猪禽等原材料;

②机床、运输设备等制造业领域,提供宰杀牛羊猪禽的快刀,把牛羊猪禽变成牛排、猪腿、羊杂等可直接下锅的肉食品。

③成衣、家电、手机等制造业领域,则提供厨师,把牛排、猪腿、羊杂等做成美味的牛排三明治、脆皮烤猪腿、铁板羊杂。

钢铁、石油化工、机床等制造业,就是我们前面所提的工业品-重工制造;而成衣、家电、手机等制造,就是我们前面所提的消费品-轻工制造。

下边,我们先看提供原材料(牛羊猪禽)的重工制造部分:钢铁和石油化工。

钢铁

2018年,中国粗钢产量9.28亿吨,是欧美日韩之和的2.2倍,占全球总产量的51.3%,一半还多;这也印证了按照购买力平价,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一半的事实,因为每年的原材料提供这么多,那么也必将生产出这么多的商品来。

尽管中国钢铁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,但在质量上,优势并不明显;以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车、核工业、精密机械上的特钢(主要是高级特钢)为例:2018年,中国特殊钢产量4264万吨,约为欧美日韩之和的61%,以一国对比31国,也算得上势均力敌。

但在高级特殊钢上,我们长期技术、工艺不达标,大部分需要进口;2018年,中国进口特殊钢铁404万吨,占国内特钢总需求的25%,高级特钢总需求的绝大大部分。

如果把特殊钢作为为钢铁行业的中端,高级特殊钢作为钢铁行业的高端,那么在钢铁制造领域,中国是总体规模碾压,中端钢铁势均力敌,高端钢铁严重落后的水准。

石油化工

不起眼的石油化工,在外人眼里的只是卖石油的,没有多少技术含量,而事实上是,石油化工是大资本、多技术、高风险密集型制造产业,它的水准高度,决定了整个制造业的精度和繁荣度。

例如,一部汽车的塑料件约占其重量的7%~20%,而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%,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%~8%,如果合成出高强度、低重量的超级塑料,就能够有效减少汽车能耗,提升整个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。

石油化工有三大作用:1.为飞机、汽车、轮船等提供燃油动力;2.合成农业最需要的化肥和各式农药;3.为各个消费品提供合成材料,如建材的油漆、日常的塑料制品、手机、电脑等产品的外壳、成衣所需的化学纤维......

你难以想象,没有石油化工,现代世界将会退步到何种地步,仅以服装为例,如果没有石油化工提供的化学纤维,即使全球所有的土地都种植棉花,也纺织不出如今世界这么多成衣,我们今天可能要像忧愁买房一样,忧愁买衣,女生们的花式购物将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
啰嗦了这么多,中国石化行业的实力到底如何呢?

2018年,按照购买力平价,中国石油&化工行业产值约3.2万亿美元,全球第一;中国石化产品的产量更占据世界三分之一以上。

尽管在规模和数量上,占据了绝对优势,但在质量和全球商业竞争力方面,中国石化行业是严重落后于世界。

中国主流的化工技术处在上世纪80-90年代水平,化工产品以中低端为主,造成高端化工产品,40%以上极其依赖进口。

化工产品PX是成衣聚酯纤维、药物胶囊等重要的原料;2018年进口1590万吨,进口依赖度高达61%,进口的4成来自韩国。

化工行业的落后,还限制了中国化学制药的发展:化学制药占医药行业的6成以上,2017年,中国净进口药物170亿美元,包括我不是药神中提到的格列卫、以及大量治疗心脏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药物,都需要进口。

要知道,中国一年服装行业利润总额也不过150亿美元左右,全部用来买药都不够!

化工产品技术含量不足,导致中国化工企业的全球商业竞争力极其脆弱,在美国化学学会发布的,2018年全球石化企业50强里,中国大陆企业仅上榜4名,与此对应的美国数据是9名;欧盟16名;日韩14名,中国以全球第一大化工大国的地位,在50强企业中,仅占比8%,与规模优势极不相称。

而在全球化工企业竞争力格局中,欧盟和日韩牢牢占据第一梯队,美国占据第二梯队,中国仅能算第三梯队。

中国化工行业的严重落后,一是技术限制,昂贵的专利费让国内企业望而却步,而又偏偏放弃了原有的自主创新系统(详细原因,文章最后会详述),沦为西方化工技术的配跑员,二是大量环保的舆论炒作,让化工企业遭到不明真相的国民反对,大连PX项目功败垂成,让国内PX至今严重依赖进口,其教训不可谓不深。

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?数据为证
 

重工制造业:机床工具与世界的距离,越追越远

第二部分,我们来看提供磨削加工设备(快刀)的重工制造部分:机床工具

机床和磨削工具被誉为工业制造的母机,工业世界的一切都需要被机床工具加工:大到高铁的钢合金外壳和发动机切割成型,小到别针的金属表面研磨......

由于现代汽车、核潜艇、导弹等高级机械需要极高的切割和磨削精度,所以一国的机床行业水准,决定了一国工业的精度和高度。

2016年中国机床市场产值为171亿欧元,约占全球25.3%的市场份额;2016年中国机床市场销售额为216亿欧元,占全球机床消费市场31.9%的份额,超过美国、德国和日本三大机床消费市场规模的总和。

尽管中国机床行业规模惊人,但国内的机床工具,基本上还是组装为主,数控系统和核心零部件都是从欧洲和日本的,在高端机床方面,更是需要整机进口。

根据2018年进出口数据:中国向欧美日韩进口的,主要是金属加工中心、特种加工机床和磨床。

金属加工中心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典型,它集合高速、精密、智能、复合、多轴联动,对军事、航天、高端医疗设备、精密机械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被誉为新世纪工业化水准的最重要标志,中国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几乎全部需要进口。

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,如研磨、抛光。目前兴起的手机曲面屏,就是高端磨床的产物,华为、小米手机的曲面屏,都是三星和LG供货的,国内目前还没有能力做出如此精度的屏幕。

特种加工机床是激光加工、电化学加工、等离子弧加工的方法,是汽车、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业的尖端设备,可以说,你没有特种加工工艺,就制造不出高端发动机。

由于机床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和尖端工艺都被欧美日韩联盟垄断,导致中国机床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这些年不仅能够缩小差距,反而将差距越拉越大,在2007-2008年,尚有大连机床和沈阳机床位列全球10大机床企业之列,而到2018年,已无中国机床企业的身影。

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?数据为证
 

消费品制造:规模竞争碾压 部分全球领先

第三部分,我们来看提供最终产品(厨师)的轻工制造部分:消费品制造业

这一部分,是我们目前最自豪的部分,无论是规模,还是综合竞争力,毫无意外,全球第一。

机械

2018年,在中国出口商品中,机械和交通设备出口1.2万亿美元,进口0.84万美元,净出口3600亿美元,占中国净出口总额的72%,可以说是中国最受欢迎、最具竞争力的产业。

在2019年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,中国和日本位列第一,入选12家,其次美国7家,德国4家,韩国2家。

不过,在机械与交通设备领域,中国商品整体仍以中端和低端为主,高端机械仍落后于日本、德国等传统机械强国,包括汽车核心零部件、高端农业机械等都需要绝对的进口。

家电

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产品(含零件)出口751.2亿美元;而根据韩国发布的一份报告:中国制造的家电,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中达56.2%,从数量上,无国与我争锋!

而从质量和商业竞争力上,也是全球家电列强的一员:

中国家电品牌销量已占印度市场份额25%左右;

2018年海尔在欧洲的空调市场份额为9.5%,排在第二位,仅次于首位的日本大金工业(14.9%)。

手机

智能手机,是中国近些年少有的,从数量到质量,从低端到高端,都极具全球竞争力的消费品工业。

2019 年 Q4 ,全球手机厂商共售出 3.688 亿部智能手机,苹果以20%市场份额位列第一,三星以18.8位列第二,其次是华为15.2%,小米8.9%,OPPO8.3%,中国系品牌雄踞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,不仅是在价格,在品牌、技术(得益于华为的崛起)方面亦有很强的竞争力。

2019年Q2:华为手机欧洲市场份额18.8%,位列第二;

小米以28.7%的市场份额位列印度市场第一;

在全球其他各地,中国系手机,也是攻城略地,大杀四方。

智能手机的崛起,一方面取决于中国电子工业体系的养成,一方面更取决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,和美国一起,成为唯二的互联网发达国家,硬件和软件的结合,造就了中国智能手机的顺风崛起。

服装、玩具、家具这些,早已在储量上称霸全球的工业,大家早已耳目,不再赘述,不过需要指出的是,中国服装、玩具、家具虽然数量巨大,但影响全球的品牌(犹如耐克、优衣库、HM等)并不多,利润率也很低,还处于中低端水准。

总体上,中国的消费品工业,从规模上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,部分行业如移动互联网、智能手机取得全球领先地位,在机械、家电领域,属于中端领先,高端落后的形势。

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?数据为证
 

尽管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在全球取得了无可取代的优势,规模第一,中端和低端产品优势明显,部分行业取得全球中高端领先地位。

但我们也必须明白,在工业品-重工制造领域,我们还差距明显:工业制造的母机-机床行业被美日德压制,更糟糕的是差距还在放大;制造业的原材料供给部分-特种钢铁和高级化学产品,严重依赖进口,在中端化学产品上,还略处下风。

中国消费品制造能够快速崛起,得益于加入了全球分工,用全球最好的零部件加上高性价比的人口,制造出了极具商业竞争力(前期是价格竞争力,后期是质量、技术、品牌和资本竞争力)的商品。

中国重工制造业进步缓慢,甚至某些领域出现了下滑,一是因为重化制造业是高度技术密集型、资本密集型和时间密集型,西方用二百年建立了强大的竞争壁垒,想要赶上,相比消费品制造业崛艰难得多,消费品制造业,你可以购买最好的零部件,但重工制造业,最好的技术,甚至中等的技术,人家都是不愿意买的;二是上世纪80年代后,工业战略过度倾斜消费品制造业,消费品需要的原材料和加工设备,部分地区施行极端的造不如买的策略,喜欢洋货,轻视国货,中国提供原材料和加工设备的(自主)重工制造业陷入经营困难,研发停滞、人才流失,这个行业的发展滞后,也就在情q理之中了。

不过值得庆幸的是,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14亿单体消费市场,消费品制造业也已经崛起,在全球极具竞争力,如此便可以施行进口替代战略,倒逼国内的重工制造升级,在我们的人口要素被消耗完前,实现中国重工制造的崛起,而中国制造2025,正是围绕重工制造升级的宏大计划,实现核心零部件、核心工艺、核心材料的进口替代,进而带动整个工业水准的大提升。

这是最后的战役,攻占的是欧美日韩制造业的核心区域,必将迎来他们的拼命反扑和压制,雄关漫道真如铁,我们必须上下而求索。


上一篇: “中国制造”到底有多牛,遍布美国军用和民用市场
下一篇: 格力全国用户:不开窗也能通风,双向换气厉害了
公司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270号    联系电话:400-7745-118
Copyright 2020 www.mz6888.com 广东美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       粤ICP备10072281号
展开 收缩
  • 电话咨询
  • 15360572518
  • 微信扫一扫